1928年李之龙命丧陈策之手,建国后其妻申请亡夫为烈士,为何遭拒
01,也曾一心革命:他曾是黄埔生中最早佩戴将星肩章的将军
1897年,李之龙出生在湖北一户普通农民家庭,7岁被父亲送到师范小学读书,15岁考入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班。
次年,看清袁世凯真面目的孙中山再一次发动革命活动,年不过弱冠的李之龙毅然参加,跟着叔叔远赴湖口起义。未想,事败回到学校的他却被校方开除。同年,不甘示弱的李之龙再度考入商业学院,却因家境艰难,又一次中断学业。
1916年,李之龙成为烟台海军学校学生,立志振兴华夏海军,保家卫国。他在学校初步接触进步思想,深受熏陶。次年,张勋行复辟之事,愤怒的李之龙亲手写下
“千古同仇”
的檄文,发誓要为华夏亲自手刃“恶魔”。
“五四”运动后,李之龙顶着学校重压,鼓动学生与他一起走上街头,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条约。
1921年,偶然结识董必武的李之龙在其影响下,到武汉参加革命活动。同年8月,经董必武介绍,李之龙正式加入中共组织。
1922年,组织派遣李之龙以英语老师的身份到淮阳四中教学,暗中向师生传播进步思想。期间,李之龙与
同事吴世珍
比邻而居,渐走渐近。
他觉得吴世珍心性正直,忧心祖国,很适合吸收为中共成员,遂在某天夜访吴世珍居所,与他互相表明心志,又赠予吴世珍一本《
共产党宣言》
,助其萌生共产主义信念。
有一天,忽有一位姓赵的教员找到李之龙,说自己母亲重病,学校拖欠数月工资不还,致使家无余钱,想向李之龙借些钱财。
李之龙未有犹豫,
当场拿出10块大洋交予他
。又私下探听学校工资一事,得知是
校长张寿卿贪污
所致。他直接找到校长,直接请其补发员工薪金,不料张寿卿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说国家如今正处于困难境遇,上面根本拨不出经费,他也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心知肚明的李之龙同张寿卿不欢而散,开始暗中传扬赵姓教员之困境,联合吴世珍等有志青年发动师生捐款,替赵姓员工解决难题。
随后,李之龙利用这番火热局面,鼓动教员们说服会计查账。3天后,一封有关学校收支明细的榜单被张贴出来,
校长张寿卿贪污一事就此公开
。教员们共同来到校长面前理论,逼迫张寿卿答应补发欠款。
可即便如此,李之龙依然不满意。他私下以全校师生的名义写了一封控告张寿卿的联名信递交教育部门,赢得此次“战斗”,获全校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同年年底
,李之龙的“身份”暴露
,学校当即给予解聘,他被迫离开河南回到湖北。第二年,因参加罢工活动,李之龙再度遭官方通缉,并在谭平山等人的介绍下加入国民党。
1924年,国共建立合作,李之龙听从安排前往广州,至苏联顾问团中负责翻译工作。
苏联翻译鲍罗廷
很欣赏李之龙的能力,将他视作自己的首位中国门徒。
不久,黄埔军校成立,李之龙按照指示入校深造。1925年,参加东征的李之龙以出色表现得到上级青睐,同年调任国民政府海军部门,
成为黄埔军校中第一位获得将军肩章的学生,
也是中共最早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的成员。
可以说,李之龙的早期革命生涯确实让人佩服,但很可惜,这位被世人一贯看好的海军将才
却因一招棋错,步步皆错
,最终走上一条与理想背道而驰的道路。
02,谁知棋错一招:怎奈中山舰事件后却选择了一条错误道路
李之龙的人生转折点在1926年元月,斯米洛夫因故离职,李之龙代理海军局长一职,兼任中山舰舰长。那个时候的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会因此次升职而出现巨大偏差。
次月,李之龙的苏联师父鲍罗廷暂离广州,其职务由另一苏联人
季山嘉
代为负责。
谁知,季山嘉是个心有所图之人,因看不惯蒋介石独断专行的行为,暗中拉拢汪精卫,遭到蒋介石猜忌,令国民政府内部出现裂痕。再加上蒋介石的野心日渐高涨,是以广州局面一度陷入紧绷状态。
3月18日上午,一直觊觎中山舰舰长的欧阳格给正在参加会议的李之龙写了一封急件,问
他为什么中山舰升火,当中是否存在什么隐情?
李之龙素知欧阳格的阴险,不敢含糊对待,当即打起精神回了一封敷衍信件,并马上找到代理舰长章臣桐,与他商量加强舰船警备,
以免欧阳格“出手”
。
当天下午5点左右,刚回到居所的李之龙又收到一封来自黄埔军校办事处的信件,
信件称蒋介石面谕,叫海军局立刻调遣两艘军舰到黄埔港口。
不明所以的李之龙虽心有疑惑,却还是写了两张一模一样的手令,让章臣桐和宝璧舰舰长一起执行命令。第二天上午,从邹毅口中得知蒋介石已回广州的李之龙察觉不对,立即致电蒋介石询问调舰一事,未想蒋介石矢口否认,并斥责李之龙
“把船再开回来便是”。
下午,收到李之龙命令的中山舰返航。次日凌晨3点,以欧阳格为首的军人借着夜色掩护强行登陆中山舰,扣押全部中共船员,接管舰船。
彼时丝毫不知情的李之龙正与新婚妻子安然入睡,吵杂凶狠的敲门声惊醒二人,闯入房间的陈肇英等人二话不说抓住李之龙便径自离开。
早对中共组织不满的蒋介石不肯放弃打击“敌对”的机会,加上先前李之龙因秉公执法得罪陈肇英几人,是以哪怕中山舰事件在苏联干涉下得到和平解决
,蒋介石亦没有释放李之龙。
周总理和李之龙的夫人先后向国民政府递交释放李之龙的请求,蒋介石实在寻不到继续关押他的理由,遂在4月中松口放出李之龙,并撤销他的海军代局长职务。
“中山舰乃中共指示调动”纯属谣言
,后与李之龙断绝来往。自觉孤独无助的李之龙由此心生不甘,于5月中下旬登报同中共脱离关系,为自己日后种种定下基调。
北伐战争后,李之龙至汉口工作,请求陈独秀等人恢复他的党籍,却遭拒绝。1927年,李之龙公开斥责蒋介石;并秘密组织兵运运动,后到上海煽动军舰起义未果,被迫逃到日本。
1928年,李之龙命丧陈策之手。
陈策 右三
03,徒留遗憾千古:若将他定性为革命烈士,岂非对真正烈士不公平?
话回到最初,李之龙分明在革命事业中做出过贡献,那么为什么周总理和董必武会拒绝将他追认为烈士?原因其实有二:
其一,李之龙死的时候并非中共成员。
虽然李之龙早期的确是中共革命人才之一,可他的立场不坚定,早在中山舰事件发生前,就已遭到中共组织怀疑,被授以留党察看的处分。
中山舰事件之后,他更是一气之下,公然宣布脱离中共组织,
如此“变节”行为又有何资格成为烈士?
即便后来李奇中等人经细心查证,
证实李之龙并无“叛党”野心
,可他的声明却也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
其二,李之龙的死与“革命”无关。他的被捕原因是组织海军兵运活动,实属国民政府内部的矛盾,是以并不算为“革命”而牺牲,不足以追认为烈士。
再加上李之龙一生最大转折点是中山舰事件,周总理等人认为
,李之龙的被捕和撤职完全是他中了“敌对组织”的圈套、受了陷诬
,所以不能评定为烈士,否则就是对真正烈士的不公。
不过,虽然周总理等人拒绝了李之龙妻儿的请求,却依然感念于李之龙为祖国和革命付出的贡献,对他的妻儿后代予以一定照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