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重金屬危害:讓重金屬檢驗為你提升食品安全
重金屬物質具有生物累積性,若植物生長環境的土壤或水源遭到重金屬污染,會藉由食物鏈進入人體,日積月累後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因此,監控食品及食品原料中的重金屬含量,是衛生主管機關和食品業者持續關心的議題。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 (衛福部) 制訂「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其中對於對身體有危害性的重金屬--鉛、鎘、汞、砷等元素訂有限量,供國內業者遵循,以維護國人飲食健康。
重金屬的種類
重金屬是什麼?一般定義是指密度大於 5 g/cm3 的金屬,但若用在食品檢驗中,則是對於生物體有危害的「有毒重金屬」簡稱,當食入過量有毒重金屬,慢慢累積在身體的有毒物質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在衛福部制訂的「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包含以下7種重金屬:
重金屬種類
食入過量可能造成的危害
總砷、
無機砷
砷依照存在的型態分為『無機砷』及『有機砷』。
無機砷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歸類為對人類具有致癌性(IARC I)。
「烏腳病」即為砷中毒後果。
鉛
鉛幾乎對於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系統都有影響,主要影響成人和兒童的神經系統。
可能的致癌物 (IARC 2A)。
鎘
鎘會損害腎臟、肺臟及骨頭。
「痛痛病」即為鎘中毒的疾病之一。
汞、
甲基汞
甲基汞(有機汞的一種)和汞蒸氣比其他型態的汞更有害,
長期暴露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
「水俁病」即為甲基汞中毒所引起。
錫
短時間攝入過量無機錫化合物,恐會引起胃痛、貧血等問題。
吸入、吞食或接觸某些有機錫如:三甲基錫、三乙基錫化合物,會干擾腦及神經系統的運作方式
銅
適量的銅有助於維持健康,但攝入過量的銅可能會危害健康。
銻
三氧化二銻:可能對人類致癌 (IARC 2B)
上述有關重金屬中毒症狀皆為節錄可能的相關病症,若身體出現異狀仍要到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詳細檢查。
食品中的重金屬限量規範?
依照「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表一所列出的重金屬限量,大致上可將各類食品的檢驗項目歸類如下表:
檢測食品類別
重金屬檢驗項目
總砷
無機砷
鉛
鎘
總汞
甲基汞
錫
(金屬罐裝)
銅
銻
(PET)
穀類
○
●
●
●
●
(米)
蔬果植物
●
●
藻類
●
●
●
●
水產動物
●
●
●
●
禽畜產品
●
●
●
(蛋)
食用油脂
●
●
●
●
乳品類
●
包裝及盛裝飲用水
●
●
●
●
●
飲料
●
●
●
●
●
食鹽
●
●
●
●
●
食用冰塊
●
●
●
罐頭食品
●
●
嬰幼兒食品
●
●
●
蜂蜜
●
果醬和果凍
●
○:如總砷之檢驗結果低於無機砷之限值,則可無須再確認無機砷之濃度。
食品中重金屬檢驗方法
重金屬檢驗需仰賴高精準度的分析儀器,在進行重金屬含量分析前,會依照檢驗的重金屬元素種類、檢測食品的類別,與不同的檢驗儀器等需求,對樣品進行適當的前處理,以配合後續的儀器分析。常見的重金屬檢驗方法與適用元素如下表(依據衛福部公告之重金屬檢驗方法彙整):
重金屬檢驗方法
重金屬元素
砷
鉛
鎘
汞
錫
銅
銻
無機砷/
甲基汞
火焰式原子吸收光譜法
(FAAS)
●
●
●
●
●
石墨爐式原子吸收光譜法
(GFAAS)
●
●
●
●
●
●
感應耦合電漿放射光譜法
(ICP-OES)
●
●
●
●
●
●
●
感應耦合電漿質譜法
(ICP-MS)
●
●
●
●
●
●
●
液相層析感應耦合電漿質譜儀
(LC/ICP-MS)
●
氫化式-原子吸收光譜法
●
冷蒸氣-原子吸收光譜法
●
原子螢光光譜法
●
●
直接進樣汞分析法(DMA)
●
SGS 可提供的食品重金屬檢測項目
SGS 食品服務部持續致力於提供更多項重金屬及金屬元素測試服務,協助業者監控原料及產品的重金屬風險,做好自主把關。
鉛
鎘
汞、甲基汞
砷、無機砷
銻
銅
錫、有機錫
其他重金屬或金屬元素
若您需要食品重金屬相關檢驗服務,歡迎您馬上詢問!
手機瀏覽可直接證食安心LINE詢問!
或與我們聯繫詢問 寫下您所需的服務需求
或直接電話撥打洽詢專線:
台北食品服務部 (02)2299-3279 #6651~6654
台中食品服務部 (04)2359-1515 #2701~2708, 2714
高雄食品服務部 (07)301-2121 #3250~3259 #3290~3292
重金屬檢驗常見問題FAQ:
Q:食品該檢驗什麼重金屬項目?
A:一般而言,不同的食品種類會依據「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給予測試項目建議,例如海鮮類產品建議檢驗無機砷、鉛、鎘、甲基汞等。
Q:只要檢測出重金屬就是不安全嗎?
A:食品重金屬檢驗目的是在評估食品的食用安全性,然而自然物質中本就存在微量重金屬,食品中的重金屬很少來自被刻意添加,大多來自食品原料或製程環境汙染帶入,透過重金屬檢測可確認數值是否符合衛生標準,符合衛生標準者即是能夠安心食用的產品。
※ 本文由SGS食品服務部編輯小組整理編撰;若他方引用本網頁相關文章內容亦應註明出處,並應確實遵守著作權規範。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 (2021/02/04)。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檢索日期:2022/04/22。檢自
https://consumer.fda.gov.tw//Law/Detail.aspx?nodeID=518&lawid=741
國家環境毒物研究中心。2022/04/22。檢自
http://nehrc.nhri.org.tw/toxic/toxfaq_mobile.php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ARC)。2022/04/22。檢自
https://monographs.iarc.who.int/list-of-classif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