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日本侵华鼓吹的“王道乐土”是什么意思

“用师者王” 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善用天下之智力以谋大业,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文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太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拜姜太公为国师,并尊称为“师尚父”。商汤王用伊尹,齐桓公用管仲尊之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符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史记》说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当他还是皇太子时,眼看着父皇重用法家人物,动不动就用刑罚惩治下属,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仅仅因为"刺讥辞语"就被杀害,很不以为然。一天乘着陪父亲用餐时,委婉地说:"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 "汉宣帝刘询顿时变了脸色,厉声说:"汉朝自有汉朝的制度,本来就是'王道''霸道'兼而用之,怎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所谓的'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好厚古薄今,连'名'与'实'之间的区别都分不清,怎能交给他们以治理国家的重任! "说完了这番话,汉宣帝又长叹一声道:"乱我家者,太子也!"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他最终没有更换太子,这是刘奭的一大幸运。 不幸的是给汉宣帝说中,汉元帝继位后,不省法度,大汉开始走下坡路。
霸道, 语出《荀子·王制》:"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是指做事专横;古时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
汉宣帝说的好,没有霸道,哪来王道?
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人为了达到长久占领中国和亚洲各国,日本人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研究不可谓不深,有些地方有些时候可能比中国人还中国化,"以华治华"其中的一个根本思想,用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硬把我们的好东西插到牛粪上。
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